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(qū)的劉易斯大街 393 號,,有一家名為 Peaches Kitchen & Bar 的社區(qū)餐廳。透過它的窗戶向外望去,,不遠處兩個半透明的戶外用餐空間一左一右站立著,,仿佛兩個巨大燈籠,在夜色中散發(fā)著柔和的光芒,,坐在其中可以靜觀車輛疾馳而過,。
兩個‘燈籠’的墻板由幾百個塑料瓶制成,再用基本的木框架固定住,。這些塑料瓶帶有缺口和法蘭,,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連接起來。在最初用作液體容器后,,它們被賦予了第二次生命,,經(jīng)過特殊設計的物理形狀和強度能夠撐起一座建筑物。
這些特殊的塑料瓶可以互鎖(interlocking),所以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字——友誼瓶(Friendship Bottle),。
對于友誼瓶的開發(fā)人員 Tim Carlson 來說,,拯救塑料行業(yè)對環(huán)境的危害只是目標的一部分,友誼瓶更理想的用途是救災:
在災難之中,,如果你要運送一堆貨物,你總是需要水,、食用油和谷物,,但你也需要避難所。瓶裝水和其他物品可以運到災區(qū),,一旦瓶子被清空,,它們就可以用來建造臨時避難所。
Peaches Kitchen & Bar 的室外用餐空間已經(jīng)成功抗住了一場 2 級的颶風,,而且它內(nèi)置的小型太陽能燈在發(fā)生災害時依舊能發(fā)光,。
為了讓友誼瓶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,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從 2018 年開始參與到了研究之中,。目前,,友誼瓶已經(jīng)非常接近普通家庭的避災需求:
一個沒有接受建筑培訓、沒有大量工具和材料的人仍然可以上手,。
研究人員認為友誼瓶可以用于各種空間:
它不是只能制造某種東西的預制套裝,,它像磚塊一樣是自由的、開放的,。
在友誼瓶之前,,將飲料瓶用作建筑材料的想法已經(jīng)在飲料行業(yè)‘咕咕冒泡’了很久。1960 年代,,喜力啤酒廠(Heineken brewery)開發(fā)了一種可互鎖,、可堆疊的長方形玻璃啤酒瓶——‘裝啤酒的磚’,但這一概念從未推向市場,。
從‘最偉大的發(fā)明之一’到全世界呼吁限制使用,,塑料的發(fā)展不過百余年的歷史,但塑料瓶回收利用似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。提手,、地墊、新瓶子,、環(huán)保衣服,,都有可能是塑料瓶標簽、瓶蓋或者瓶身的歸宿,。
是時候探索塑料更大規(guī)模的運用了,,建筑行業(yè)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答案。在大型建筑方面,已經(jīng)有了很多絕妙的案例,。
建筑師黃謙智回收 150 萬個塑料瓶,,制作了一座 9 層高博物館的外墻。這些塑料瓶‘相互卡扣’的結構參考了孔明鎖,,不需要膠水等有毒的粘合劑,,且具有很強的結構性能,經(jīng)受住了各種極端天氣的考驗,;北京的可樂瓶藝術裝置是一件公共藝術作品,,由 17000 多個回收的塑料瓶編織在一起,形成了像可口可樂 logo 一般的動感造型,,有鋼結構支撐以確保安全,。
環(huán)保是一個不會過時的話題,但它又遠遠不止于環(huán)境意義,。有人希望通過各種裝置藝術喚起人們對塑料垃圾的關注,,有人像‘友誼瓶’團隊那樣讓塑料具有更豐富的功能,也有人身體力行將其作為一種習慣,。
愛范兒曾報道,,在蘇格蘭的外赫布里底群島,將海灘上的塑料回收再利用已然是當?shù)厝说纳罘绞健^大的塑料管道為蘇格蘭高地牛提供飼養(yǎng)槽,,一般的 PVC 塑料管會被做成排水管道或者家家戶戶的柵欄,。
友誼瓶開發(fā)人員 Tim Carlson 曾說:
人們總會問:這只是一個有趣的想法還是實際可行?但在紐約的街道上建造能夠抵御颶風的小屋真的很有意義,。
戶外用餐空間或許只是友誼瓶微不足道的應用而已,,但它可以作為鮮活的例子,為救災設施提供實際的參考,?!驹谖磥砜船F(xiàn)在’,是前沿環(huán)保研究者們共有的品質(zhì),。